大稻埕
小時候每逢過年,家人總是會來大稻埕迪化街買年貨,當時只覺得迪化街好熱鬧好有年味!
後來漸漸長大了,去迪化街的次數越來越少,最後只剩下「喔~我以前常來」如此而已。
有天看到電視說大稻埕整個重新規劃了,想說好久沒來了,順便來看看以前常來的迪化街(懷念啊~);
這一來可真讓我愛上了,此後常常想來就來,這裡的魅力真的讓人無法擋。


大稻埕,今行政區屬臺北市大同區西南部分。
閩南語「埕」有「空地」、「廣場」之意,「稻埕」即「曬穀場」。
自清末至日據期間,大稻埕在經濟、社會及文化活動上都有傲視全島的發展及成長,
不僅商業活動頻繁,同時也是人文薈萃之地。



大稻埕
在永樂市場口,有棟當地最大的老街屋,那就是「屈臣氏大藥房」李氏家屋,「小藝埕」即坐落於此。
這裡有Bookstore1920s、印花樂、思劇場及最近開幕的台灣物產-小藝埕門市。
樓上有我愛的「爐鍋咖啡」,及最近新開的「ASW TEA HOUSE」。



大稻埕


大稻埕
永樂市場位於大稻埕商圈內,起源於日據時期日本人將大稻埕改名為「永樂町」,並開始進口大量的印花布,
讓大稻埕成為台灣最大的進口布料批發地,更奠定了日後永樂市場成為全台最大布料批發零售中心至今。
即使布作工業逐漸式微,但永樂市場的地位依然屹立不搖,2010年台北市將永樂市場正名為「永樂布業商場」,
並於2011年成立台北布事館,更讓永樂市場成為台北最具代表意義的布業文化場所。



大稻埕
這裡有不少文創店可逛,很喜愛這種文創店,每個設計都有它的理念在;
也許價格會比一般高一點,但創意、手作溫潤感及質感是一般商品所無法比擬的 ;)



大稻埕
「民藝埕」為世代群在大稻埕經營的第二棟文化街屋,坐落於霞海城隍廟北側(台北市迪化街一段67號),
為一棟興建於西元1923年的歷史建築。
三進格局的長型街屋,擁有兩個採光與通風良好的綠光天井。
「民藝埕」一樓有兩個以百年民藝與當代設計為主題概念的陶瓷工藝展售空間「陶一進」、「陶二進」與位於三進的咖啡小酒館「洛Le Zinc」。



大稻埕
來這裡南北貨可以一次買齊喔,過年來更是會擠的水泄不通,但我就是愛來;
因為現在越來越沒有年味了,如果不說還真不知就要過年了 >:(
所以現在過年我喜歡來這裡人擠人感受年味 <3



大稻埕
每次來總是會來吃上一碗旗魚米粉湯,一開始以為是「民樂」,但有次仔細看才知道吃的是「一郎嫂」;
因為民樂只開到中午12點半,而我總是下午才來這裡,所以誤會了 :P
我是沒吃過民樂的旗魚米粉湯,不過因為覺得一郎嫂的旗魚米粉湯好吃,所以才會每次都來吃;
也許下次會找個時間早上來吃吃看民樂的吧 XD



大稻埕


大稻埕
「眾藝埕」是由許多間文創工作室所組成,有許多小物可以逛。



大稻埕


大稻埕


大稻埕
走來另一邊,一樣是迪化街,這間夏樹甜品的杏仁豆腐我超愛吃的,每次總是要來上一碗,
還會順便外帶一瓶杏仁奶回家喝,下次有機會再來介紹。



大稻埕
位於迪化街的老棉成,是百年老店了,,歷經繁榮與沒落,原本經營金銀紙業,
歷經中日戰爭、國共戰爭,慢慢轉型成現在的燈籠業。
至今已經傳到第三代,除了繼續製造傳統的燈籠外,也努力開發新樣式,讓燈籠能更貼近大眾,
並且迎合現代人的需求提供客製化的服務,希望能透過創新延續這項傳統的產業。



大稻埕


大稻埕


大稻埕


大稻埕
這家也是新開的店,有點類似上次介紹過大溪的「品香食塾」,改天找個時間來看看 ;)




大稻埕
很喜愛這種古色古香的長廊,彷彿看不到盡頭般…



大稻埕


每次來總是會整個走一圈,但還是有許多店還沒去光顧,而且現在又有一些店陸續新開,
真的會覺得怎麼逛也逛不完,就因如此才會一直想來 XD
迷人的大稻埕,真是來幾次也不厭倦!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月光ღselena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